為何臉部辨識需要大量在地人臉資料?

臺灣很早就展示自主研發實力,甚至臺灣第一套人臉辨識產品,早在10多年前就已問世,即使當時技術仍未成熟,應用受到侷限,但也開啟自主技術發展之路。甚至早在2013年時,臺灣最大桃園國際機場率先啟用的機場人臉通關查驗機制,背後使用的正是國產技術。
2014年的深度學習的出現,更加快臺灣臉部辨識技術發展腳步,不只讓人臉辨識落地成為實際應用,也開始有跨領域的公司,用於機器人、門禁考勤等人臉應用,而且厲害的還不少,比較代表性的廠商如訊連科技、中華電信、研勤科技等,都在最近1年內推出自家的臉部辨識產品,甚至現在全球已有80萬NAS用戶,都在使用臺灣群暉開發的人臉辨識偵測功能,來管理自己的相簿。

臉書留言

胡 自文

(這個頁面共進入 1 次, 今天進入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