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学家:疫情后中国魅力不减 经济发展值得关注

人民网东京5月24日电(孙璐 李沐航)伴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政府报告”)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常年深度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日本一般财团法人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ITI)首席经济学家江原规由通过网络全程认真聆听了本次政府报告,就中国如何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应对新情况、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等政府报告中的热点问题,江原规由接受了人民网驻日记者的专访。

一般财团法人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ITI)首席经济学家江原规由

疫情之后中国的魅力不会减少

江原规由告诉记者,中国作为拥有独特政治制度优越性、坚实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上下一心以及极大智慧的国家,在面对此次疫情危机时,充分显示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中国能够迅速做到自上而下坚决执行封锁、隔离措施,大力调动人力物力,这样的决策力和行动力,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江原规由说,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配套产业结构的国家。截至去年底,中国累计设立外资企业数突破100万家,达到1001377家;开展进出口业务的外资企业有8.4万家,占中国外贸企业总数的16.8%;进出口额12.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39.9%,这足以说明中国在各个领域聚集着全球人才。作为世界经济商业据点,中国的魅力不会减少。

“六稳”、“六保”看中国经济发展走向

江原规由注意到本次政府报告中没有提及今年中国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他对此表示:“这正可以理解为中国的经济大国态度。近年来,经济国际化迅速发展,而中国作为国际产业、全球产业供应链的核心,自然在当前大经济环境下受到较大影响。受新冠病毒蔓延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出现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即便提出经济增速目标也不具实际意义。”

江原规由认为,政府报告中提及的“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显示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方向,提供了可以观察今年中国经济走向的视角。例如,报告中列出的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等一系列重要数字;报告中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公布了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等举措。“可以认为中国已通过政府报告中提出的数据客观地传达了今年经济发展的走向”, 江原规由如是说。

围绕政府报告中提到的“两新一重”建设, 江原规由指出这一建设值得关注,当中隐含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众多可能性。特别是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上,5G和AI等尖端技术作为主角登上舞台并进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而这些领域与世界瞩目的数字经济平台建设密切相关,也可以说与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地位有着很大关系。江原规由表示,中国正在积极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接下来如何推进其全球化,也可成为判断、观察对华商业走向的一个重要依据。

新基建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发挥决胜作用

作为大力发展的事业,中国正在不断展开数字经济的平台建设,也就是新基建。江原规由认为,在改革开放中,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除去道路、铁路、港口、桥梁、引入外资基地等以硬件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外,新基建投资与未来产业、智能都市的创造和发展有着极大关联。他指出,新基建是推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平台,新基建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在这一点上,中国必然通过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和合作形式在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外资、国际合作方面获得相关重要经验。他特别提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中国正在向着最前线飞跃发展,新基建则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臉書留言

黃國超

(這個頁面共進入 1 次, 今天進入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