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昕:为实现中东持久和平贡献中国智慧

  长期以来,中东地区饱受战乱之苦,国家间战争和局部冲突此起彼伏,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活动肆虐。连天的烽火极大地阻碍了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发展赤字”、“安全赤字”仍严重困扰着中东国家。

  造成中东“安全赤字”的原因很多,殖民主义、大国角力、民族矛盾、教派冲突、能源争夺等等均为地区安全埋下隐患。冷战时期,美苏在中东的地缘斗争不断打破本已脆弱的地区安全平衡。域内外各国合纵连横,零和博弈的意识形态令中东安全架构几近崩溃。海湾战争后,美国凭借其同盟体系成为了掌控中东的唯一超级大国,并以霸权实现了本地区的短时稳定。然而21世纪初,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再次令中东陷入了持续的动荡之中。小布什政府以“先发制人”战略在中东大肆进行单边主义干预,并强推所谓“大中东民主计划”,彻底摧毁了旧的中东安全秩序。其后的奥巴马政府试图以“轻痕”思想为指导,力求让美国从中东泥潭脱身,加速实施战略收缩,令中东出现巨大安全真空。2011年起的中东剧变进一步加剧了地区安全危机。由于地缘政治版图破碎、多国政府管制失灵,“伊斯兰国”恐怖组织以超乎国际社会预期的速度迅速壮大,给中东乃至全世界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时至今日,中东政治动荡及恐怖主义威胁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特朗普政府的极端功利主义政策更令局势向失控的方向迅速滑落。

  实现中东地区的长治久安不仅是中东国家的愿望,也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中国不是中东安全问题的旁观者,而是中东国家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和平的根源性问题,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是在中东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新中国自建立伊始就坚定地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合理诉求与民族权利。中国为推动巴以和平进程作出了锲而不舍的努力,今后也将继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劝和促谈、推动落实各方既已达成的各项成果合约。

  当前的中东安全形势高度复杂敏感,地区安全秩序遭遇“碎片化”风险,地区安全治理面临理念受冲击、机制被动摇、目标难达成的一系列问题。以冷战思维、零和博弈、霸权主义为代表的陈旧安全理念早已不合时宜,并将令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积极倡导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力求实现中东地区的长治久安。

  ——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安全。没有公道,和约只能带来冰冷、短暂的和平。中东安全环境的持续动荡与公平正义的缺失不无关系。地区安全不可割裂,中东没有避风港。各国应基于平等、尊重的原则而共同努力。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不是国与国相处之道。追求自身绝对安全和利益最大化的做法往往只会令地区安全环境愈加恶劣,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加强协商对话,构筑包容互信。持久安全的目标必须通过平等协商和包容性政治对话才能实现。武力不是解决问题之道,零和思维无法带来持久安全。协商对话的过程虽然漫长,且往往出现反复;但在包容性对话中,各方最易形成互信,这是巩固和平成果、拓展潜在合作最为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当前中东各国都有止暴和谈的意愿,域外国家应积极劝和促谈而非火上浇油。

  ——促进多边合作,共谋可持续发展。单边主义早已被历史证明不能解决中东的安全问题,相反会加剧局势紧张。个别域外国家以一己之私利,在中东实施极端功利主义政策,毁约退盟,大搞极限施压和长臂管辖,为危机的和平解决制造了重重阻碍。域内外各国应当坚持多边合作,以合作促和平,以和平谋发展,最终实现中东地区安全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是中东国家可以信赖的朋友。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公平正义、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理念,与中东国家携手共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愿与地区国家“共同做中东和平稳定的维护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互学互鉴的好朋友”,为实现中东地区的持久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作者李子昕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臉書留言

黃國超

(這個頁面共進入 1 次, 今天進入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