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江:中日关系行稳致远 需改善存量、优化增量
人民网北京5月12日电 (王晓霞、贾文婷、刘晓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全球变局下的中日关系:务实合作与前景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12日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伯江发表了题为《中日关系如何行稳致远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演讲。演讲中,他聚焦三个问题,并一一作出解答。
第一, 中日关系为什么会有这一轮转圜、改善和深化合作?
从2012年日本方面所谓“国有化”钓鱼岛以后,中日关系一直在低谷徘徊。自2017年5月份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2018年中日两国实现总理互访,中日关系逐步重返正常发展轨道。7年时间里,中日关系为何能够触底反弹?
杨伯江认为推动中日关系重返正轨的主要动力是“利益驱动,政策导向”。而其背后最具本质性的原因是中日两国在各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持续不断的相互合作的需要。
此外,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对改变各国力量对比、重塑地区格局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国因素已俨然成为自变量。与此同时,虽然日本的经济增速已没有过去的咄咄逼人之势,但其综合战略活跃度在提升,在努力从因变量变成自变量,努力从“棋子”变成“棋手”。中国影响力上升和日本综合战略活跃度增强是中日关系实现转圜、得以改善非常重要的背景。
第二、中日关系此轮改善和深化合作的路究竟能走多远?
杨伯江指出,中日改善关系和深化合作前景需要在战略及政策上人为创造条件,需要大力培育、倍加呵护。
首先中日关系发展的巨大潜力来自产业方面的巨大互补性。二是要顺利推进中日关系的发展,就要善于处理分歧,妥善管理敏感问题。三是中日之间要加强战略对话,扩大协调范围。
第三、如何实现中日关系的行稳致远?
杨伯江认为实现这一点的基本思路为“改善存量,优化增量”。这其中的重点是如何“优化增量”。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从时代潮流、文明高度来定位和思考中日关系。本次研讨会主题为“全球变局下的中日关系”,就是要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背景、大幕布和双边关系等问题衔接起来,为大家多提供一个考察角度来思考世界中的中日关系和时代中的中日关系。二是中日两国需要相互学习,深化研究。日本的平成时代刚刚结束,对于日本社会思潮及政治思潮的流变,日本主流价值观等问题上,中国对日本平成时代及战后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化。三是推动两国务实合作。任何定位和愿景都需要实际内涵来支撑,中日关系更是如此。中日关系丰富且复杂,不进则退。就像人在骑自行车时不保持一定速度就要摔倒一样,加强两国务实合作要有紧迫感。对于实现中日关系的行稳致远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来说,务实合作是最朴素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例如中日如何在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克服企业文化及商业习惯中的差异,扎实推进每一个项目的进展是当务之急。
最后,杨伯江指出,如何在全球变局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同时刚刚结束“平成”进入“令和”的日本也在全球变局中努力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如何正确理解、准确把握世界大势,对于两国顺应潮流、推动发展、深化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都是一个共同的课题,需要共同拿出智慧,共同赢得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