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共同的文化记忆

以创新的手法“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是中国文化工作者矢志不渝的目标。在中宣部对外推广局的指导下,由五洲传播中心与多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合作制作的大型跨国制播系列纪录片《光阴的故事》,就是在迈向这一目标过程中探索和创新的最新成果。

中国叙事的在地化视角

从叙事模式上来看,《光阴的故事》的一大突破是采取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互动对话的影像叙事方式,从当地国家和民间视角出发,通过当地各行业代表性人物的亲口讲述,来回顾中国与该国之间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把历史和当下、宏大叙事和微观故事、国家和个体有机融合在一起。

在近期播出的“柬埔寨篇”中,创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中柬合作的民间众生相: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出租车司机索巴特同时也是中柬合作的大型舞美晚会《吴哥的微笑》的一名演员;丝绸公司总经理塔卡尼李所继承的正是多年前从中国移居柬埔寨开拓事业的外祖父留下的丝绸织造产业,由此延展出一千多年来中国丝绸制造技术在柬埔寨传播和发展的悠久历史;历史学家米歇尔教授通过研究三国时期出使柬埔寨的吴使康泰,从史料中挖掘柬埔寨早期历史的真相,发现柬埔寨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画家索提通过与中国艺术家之间的深入交流,把中国水墨画的技法有机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在中柬合作建设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中国制衣厂上班的村民马卡拉和伙伴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了个人和家庭的命运。而这一切的基础,又是中柬两国政府和人民古往今来对话、合作、共赢的时代大背景。

学者、艺术家、商人、普通劳动者,这些各国不同身份的当地人个性化的故事,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双边高层互动和两国经济合作等重大政治经济议题的时代背景中,比传统的独白模式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让观众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两国友谊所具有的深厚历史渊源、民间基础和文化纽带。

跨国合作的制播模式创新

《光阴的故事》制作方采用了共同策划、联合制作、两国推广、同步播出的紧密合作方式:一方面,确保节目在内容上能够以对象国当地人熟悉和理解的语言方式,讲述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历史和现实故事;另一方面,选择对象国的国家电视台和主流网站等权威渠道平台播出,确保节目覆盖的广度,并在播出节点上与领导人访问或建交周年等两国外交的重大节点相呼应。“柬埔寨篇”就是在中柬两国建交60周年,双方进一步深化互惠合作的大背景下制作播出的。

从已经制作完成并播出的“哈萨克斯坦篇”“越南篇”“老挝篇”来看,这部系列纪录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架设起了“民心相通、合作共赢”的友谊之桥。节目播出后,受到了从国家领导人、专业影视评论界人士到普通观众的高度肯定。其中,“老挝篇”受到老挝国家主席本扬的高度评价,“哈萨克斯坦篇”和“越南篇”分别获得第54届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大会纪录片类最佳节目奖、2017丝绸之路国际纪录片十优作品称号等殊荣。节目在各国主流网络平台播出后,总播放量均达到数百万次,在当地民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力。基于这些成功经验,《光阴的故事》系列纪录片还将继续制作“马来西亚篇”“匈牙利篇”“泰国篇”等节目,继续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外文化互鉴。

近几年,我国传媒影视制作机构持续发力,促进本土叙事的国际化转型,加大与国际媒体和影视制作机构的合作,挖掘当地人物和故事素材,调用当地制作资源。《光阴的故事》的良好传播效果证明,中外合作,借船出海,提高了节目内容的信誉度、美誉度。

夯实共同文化记忆的基石

《光阴的故事》系列纪录片的成功制作和播出表明,对外传播必须以塑造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共同记忆为目标。

无论“越南篇”和“老挝篇”中曾在革命年代的中国度过童年时光的越南和老挝老人的讲述,还是“哈萨克斯坦篇”中在历史和当下为中哈两国友谊添砖加瓦的无数普通人的故事,都是以两国民众的共同历史和文化记忆为基础的。这种记忆的打捞和传承必须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互动交流过程的产物。从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民利益出发,考虑国人的切身感受,采用富有感染力的故事、真实场景和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才能让纪录片真正入耳入心。

我们有理由相信,《光阴的故事》系列纪录片将进一步夯牢中国与合作拍摄国家之间的共同文化记忆,为促进中国外友好合作关系、巩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的基础。(黄典林)

臉書留言

黃國超

(這個頁面共進入 3 次, 今天進入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