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给世界带去哪些惊喜
春节热,世界潮。神州大地万家团圆欢庆之际,世界眼中如何品读春节?春节给世界带去了哪些惊喜?人民日报国际评论团队的小伙伴们带您一起深入观察——
宦 翔:老外们感叹中国“人情味儿”
随着中国农历新年的到来,世界又一次进入“春节时间”。当中文的“恭喜发财”成为流行语,当纽约帝国大厦、悉尼歌剧院等著名地标披上“中国红”,春节也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不少国外媒体纷纷把镜头拉向更远,记录着“幕后”耐人寻味的故事。
“路途再远,中国人都要想方设法回家过年。他们比一年中任何时候更想回到家人温暖的怀抱之中。”面对春运现场的人山人海,美国《大西洋月刊》看到了春节的人文关怀所在。的确,一句“回家过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最温馨的情愫。游子归来,亲人团聚,孝老敬亲,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友情和乡情…… “人情味儿”,是春节最浓厚的韵味。
传统节日承载着民族文化。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涵养家庭的和美氛围,春节赓续了中国文化中“和”的基因,年复一年的喜庆时刻,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一次次精彩亮相。中国人历来爱好和平,“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早已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讲,春节之所以能吸引不同国家的不同群体,不仅在于它为世界带来了精神上的滋养,更在于它点燃了各国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遍愿望。
木版年画传承人张运祥为墨西哥观众展示年画制作过程。人民日报记者 刘旭霞摄
杜一菲:透过“天文数字”看中国
翻看世界各地摄影师镜头下的“中国年”,就能够轻易感受到春节的感染力。姹紫嫣红的色彩,龙腾虎跃的动感,车水马龙的热闹,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照亮不同肤色的笑脸。丰盛的民俗大餐具有超越国别、民族和语言的独特魅力,而其背后承载的悠久文化和价值内涵更有暖人心田的力量。当前世界,不乏“众人各扫门前雪”的寒意,而春节倡导的“团圆共享”“革故鼎新”“和合为贵”等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契合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能够激荡起强大的情感共鸣。
观察春节,各国媒体不再满足于“环球风情”式的简单报道,转而藉此深层次观察中国,感知当代中国的发展脉搏和精神面貌成为不约而同的选择。持续40天,近30亿人次的客流,春运这一“地球上最大的人类迁徙”引来惊叹声一片。“在任何其他国家,这么多的人都会让当地的基础设施瘫痪。但是中国不同于任何其他国家,有很好的条件来处理这个问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感慨意味深长。
什么是应对“天文数字”的“好条件”?综合国力上升,基础设施建设、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成熟强大不言而喻。站内VR全景导航、引路机器人、智能厕所、人脸识别系统……拉美社介绍了中国应对春运潮时运用的夺人眼球的“黑科技”,让人们领略到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印度斯坦时报》则关注春节亮眼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出境游”将带来的巨大商机。据预测,2019年春节中国旅游过年人次将超过4亿,出境游人次将近700万,目的地覆盖96个国家和地区。“反向春运”、网购年货、电子红包、贺岁档大战……种种“新年俗”折射出的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也为外媒津津乐道。
春节如一个万花筒,饱含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展示着当代中国的欣欣向荣。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的中国传统文化课堂内,当地学生在跟着中国老师学习制作中国结。人民日报记者 吕 强摄
王 远:春节之美在全球“吸粉”无数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步入全球视野,早已不是新鲜事。外国国家领导人、国际组织领导人在节日期间向全球华人表达新春祝福也日渐成风。
在法国南部,千年小城加亚克正因一场以“彩灯耀丝路”为主题的中国灯节大放异彩。去年,第一届中国灯节为当地带来近100万欧元的收入,对于这个只有两万人口的小城堪称“巨大的惊喜”。今年,在“黄马甲”运动持续影响法国社会安定的当口,当地居民在观赏中国花灯的同时别有体会,一名游园者说,法国眼下社会危机严重,人心涣散,能看到这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艺术奇迹令人感到欣慰和鼓舞。
人是群居的社会动物,需要文化的归属与心灵的安顿。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有着相似文化功用,却更充满家庭伦理色彩。春节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具有凝聚家庭、族群的特殊价值,是亿万中国人的情感聚合,更是一种充满人情色彩的文化习惯。早在《诗经》中,就记录了晚辈为家长祝岁祈寿的年节传统,可以寻得“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样阖家欢乐的场面。宋代的佳节之夜,街巷之间,更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热烈祥和的贺岁礼仪,不仅加固了家庭伦理关系,增进了亲族邻里的感情,也使社会关系更加融洽。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些传承千年的文化内涵依然启迪着当代中国与世界。
1月26日晚,南非华商总会迎新春联欢晚会在约翰内斯堡举行。图为由当地演出人员表演的开场鼓乐。人民日报记者 吕 强摄
张志文:世界跟着有“年味儿”
打开各种电商平台,中国年的年夜饭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的新年大餐。越南黑虎虾、英国面包蟹、智利车厘子……距离中国万千公里外的美食为中国年带来了国际风。今年1月,一架满载生鲜海产的波音747包机从德国法兰克福飞抵中国天津,为的是在春节前将50吨进口三文鱼投放中国市场。一家国际海产专业新闻网站在报道中说,近期有多架海鲜包机飞抵中国,“每人都希望赶上春节前的好生意”。
希望赶上春节好生意的,还有正在跃跃欲试的各国旅游业者。芬兰媒体“环球时代”援引旅舍预订网站爱彼迎的预测说,春节假期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将前往111个国家和地区的1048座城市旅行。作为中国游客最喜爱的境外目的地之一,从北部清迈到首都曼谷再到南部普吉,泰国各地都在筹备春节活动。在泰国国家旅游局局长育塔萨看来,在这个为期一周的假期里,中国游客有望给泰国带来超过3.14亿美元的旅游收入。
再过几天,千支蜡烛将于除夕之夜在爱尔兰第二大城市科克点亮,参与祈福仪式的当地民众希望收获新年好运气;在万里之外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水族馆的潜水员在水下舞动金狮,为民众送上来年好兆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红火的年味儿在世界范围内正受到追捧。如同英国利物浦市副市长温迪·西蒙所说,庆祝春节的场面“一定为未来几周必须打卡的自拍点”。
当中国年被越来越广地当做世界年,中国与世界的彼此了解也不断加深,中国文化精髓也在更广范围内为人类社会进步赋能。就像《爱尔兰观察报》在报道中引述的那样,筹办春节活动,不仅让爱尔兰人民感受年味儿,更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中国社会集体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并不是一个‘自我的’社会。”在全球化时代,春节传递的相互尊重、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等精神,不仅为这个古老节日赋予更多世界意义,也激励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向上。
让来年更红火,是新年里每个人的心愿。共庆春节,让各国间彼此交集再次扩大,共赢的机遇与合作的愿景让世界的年味儿越过越浓。
在俄罗斯,中俄小朋友一起学写“福”字,庆祝春节。人民日报记者 殷新宇摄
李应齐:文化和经济的展示窗
随着中国农历新年的临近,欢乐、喜庆、热闹、团圆的节日氛围正在全球各地凝聚。在拉脱维亚里加大基尔德音乐厅,中国二胡、琵琶、扬琴等民族乐器奏响欢乐的新年乐章;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京剧脸谱、竹编、灯笼、面塑等工艺展示赢得当地小朋友的热情“围观”;在埃及首都开罗,刀削面、龙须面、拉面、扯面等特色美食令人叫好不断……
中国年,世界年。伴随中国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不断深入和扩大,春节成为各国民众感知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了解中国发展变化的重要载体。“刷脸”进站、高铁提速、网络抢票,中国春运科技范十足;自驾游、出境游、跟团游,春节旅游成为新年俗;电子红包、网购年货,春节消费形式翻新多样…中国民众过年习俗的变化,成为外国媒体争相关注的话题,也成为他们解读中国居民消费新变化、经济转型新气象的一扇窗口。
春耕播下希望,团圆祈祷幸福。春节蕴含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祝福,寄托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期盼。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春节越来越被世界各地民众所熟知,这是美美与共、欢乐共享的中华文明的感染力。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民众过新年、庆新春,一同分享喜悦与祥和。充满温情和温度的中国节日走向世界,给更多地方送去精彩和欢乐。
在埃及,参与春节庙会活动的当地民众展示由中国书法家书写后送出的“福”字。人民日报记者 周 輖摄
张博岚:当“中国味道”成为“世界味道”
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样?有人说是“爆竹声中一岁除”的烟火味;还有人说是除夕碰杯的酒香味;更有人说是家人围炉年话的滋味。
民以食为天,食中饱含的是对民的关爱。一段两分钟的视频《年夜饭的变迁》,生动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年夜饭的变迁,从满足温饱到丰盛美味,再到追求营养健康。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越来越多的“洋年货”出现在中国人的年夜饭桌上。跟随共建“一带一路”的足迹,西班牙火腿、德国鲜啤、菲律宾香蕉、肯尼亚鲜花……纷至沓来,走进千家万户。
春节的“中国味道”香飘世界。在很多国家,人们亲身体验到精彩纷呈的“舌尖上的中国”。紧邻巴黎歌剧院的法国百年咖啡厅4年前推出中式早点,欧洲人在历史古迹中品尝油条、豆浆、包子、白粥等。在美国,宇航局将恒温的糖醋里脊列入了宇航员的航天菜单中,《纽约时报》更是感叹“在圣诞节,没有比中餐更美国的东西了”;巴西中餐厅里,人们吃完“北京烤鸭”后满怀期待地掰开幸运签饼,里面纸条祝福话语让人忍俊不禁,它传递的是中华古代先贤的智慧和关怀,读上去备感亲切温馨。
这份滋味正经由世界人的胃到达世界人的心,传递着团圆、和谐与喜悦,为世界带来和平与幸福。
五洲同庆中国年,尼罗河两岸悬挂着连串的红灯笼和喜庆的中国结,新西兰国家博物馆上演着京剧、舞龙舞狮,美国NBA职业篮球协会连续七年推出新春贺岁活动……中国春节,也是世界欢腾相聚时。(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一秒世界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