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轉、向左翻 姿勢性眩暈的簡易療法
◎張天鈞(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家裡前面的地上,夏天時,特別是下雨的時候,常會出現很多蝸牛,把嫩綠的葉子都吃掉了,而且還會爬到牆上,然後留下一圈黑黑的大便。不小心踩到,還挺噁心的。不過,有天我突發奇想的畫了「軌跡」一圖,右上方就是一隻伸出頭來的蝸牛。
人體平衡 歸內耳掌管我們的耳朵裏面,有一個構造像蝸牛殼的器官,叫耳蝸,與我們的聽覺有關,而在蝸牛頭伸出去的部分,則有三個(上、外、後)呈半圓弧形的構造,叫做半規管,互相垂直,與我們的平衡,以及感覺頭的運動和位置有關。
每個半規管的一端,大起來的地方叫壺腹,裡面有一個叫做頂的東西,是膠質塊,底端與髮細胞相連。髮細胞則與第八條腦神經相連。半規管的另一端則與橢圓囊相連。在半規管裡有內淋巴液,當它移動的方向離開頂時,會發出刺激的信號,而向著頂時,則發出抑制的信號。
1921年,巴拉尼描述一位婦人的症狀:「只有在她躺向右邊的時候症狀發作,這時黑眼珠會往右邊旋轉,差不多持續30秒,而且伴隨著強烈的眩暈和噁心。若症狀消失後,馬上又轉向右邊,這時不會出現症狀。必須平躺著或躺向左邊一段時間後,再轉右邊,才會發作。」這就是良性發作性姿勢性眩暈的典型症狀。
姿勢性眩暈 女性比男性多良性發作性姿勢性眩暈女性比較多,通常發生於四十多歲以後。主要是因為橢圓囊耳石膜的耳石掉下來,然後沈積到壺腹的頂那邊。而由於後半規管在站立或躺下時,都是在耳石最容易沉積的位置,當耳石慢慢地沉積到一定量之後,若坐在床上且頭向右邊轉45°,再躺平,且頭向下彎30°,這時很容易就會讓耳石往離開頂的方向移動,在1至5秒後,產生眩暈症狀,持續30秒以內。病人感覺房子在眩轉,而且眼珠會反時鐘方向旋轉。這是迪克斯.哈派克於1952年研究出的診斷方法。
有趣的是,只要將耳石送回橢圓囊,症狀就不會發作。方法是:若要治療右耳,讓病人在床上坐直,轉頭至右邊45°角,然後平躺下來,這時耳石會因重力方向的關係離開壺腹。一至二分鐘後,再將頭轉90°至左側,然後向左翻身側躺,同時頭又左轉90°,整個連續動作要在3至5秒內完成,再維持側躺一至二分鐘,然後坐起來,維持直立,頭轉向右側24至48小時,讓耳石穩定下來,以防再發,這樣90%的人會恢復。
少部分人耳石堆積在外半規管,這時可以側躺至受影響的那一耳12小時左右,90%的人會恢復,但少數人會變成後半規管的良性發作性姿勢性眩暈,這時再照前述的方法作即可。至於上半規管,則很少發生耳石堆積。只有少數人在上述的方法都無效後,才需做後半規管阻塞手術。